顶点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八四一章 太史慈来投(第1页)

蔡邕的到来,没有出乎王言预料。

人是中平二年(西历185年)秋到的,名是中平三年春广传汉地的。从那时候开始,便陆陆续续的有人往辽东来求学。

其中值得称道的,便是名士邴原与管宁来游学避难。此二人与名士华歆合为‘一龙’,就是说这三人加一起是条龙,在东汉文坛有名声。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华歆和管宁的段位都不低,他们俩跟卢植、郑玄等当今大儒是同门师兄弟,其中管宁还有个成语,叫‘割席断交’。说管宁和华歆俩人读书,有达官显贵路过,华歆看热闹去了,管宁不愿意,就把席子割成了两段,说‘汝非吾友’。

邴原当然也不差,是属于曹丕的班底,多有倚重。若不是邴原死的早了些,待到曹丕上位,这种潜邸旧臣,自然是飞黄腾达。

除了这三人,还有名士王烈,闻听辽东为乐土,又有大儒蔡邕在此,也来此游学避祸。他师陈寔,这也是相当牛的一代大儒,还是混颍川的,那里的名人多如牛毛。梁上君子、先见之明,都是从陈寔这来的。后来,老曹曾多次征辟王烈,只不过因为公孙度的关系,没放他走,最后病死辽东。

这些人都是原本就来辽东的,不过那是在公孙瓒当了辽东太守,仁政广传海外,这才使得许多人去辽东避祸寻清净。有人想要乱世实现抱负,但总有人是想在乱世中保得家人平安。

但凡有点儿见识的,都能看出现在的大汉处在崩溃的边缘,洛阳天子早已对天下失去了掌控。天下烽烟再起,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现在适逢大儒蔡邕避居辽东,甄氏又把王言这个出身黔首的黄巾反贼炒的沸沸扬扬,而且经过一段时间,新书的流传消息也广为人知,文房之宝的风雅,也被文人搞了出来,很多人都是想来辽东看看的。

一来做学问,二来看看书,三来也是实地走访,了解一番王言这个黄巾反贼,名声那么大,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所以如同王大将军所想的那般,辽东文气愈盛。为此,王言专门抽调人力,用了两年的时间,在徒河城东建立起了藏书阁,名曰‘文昌’。

这时候的文昌阁,已经不是先前王言规划的那个了。工程更加的大,虽然算不上奇观,但是耗用的人力物力,几乎也是现在辽东能承担的极限了。

之所以如此,当然主要还是因为目前的人力能种的地,已经开发完毕,再开垦更多的土地,现在的人力已经不足以支应。而且王言已经开放了市场,允许人们自由贸易,只对粮油盐铁等物资实行管控,做生意的主体是将军府,其他的衣服、鞋帽、酒肆、餐饮、皮草、山货等等已经全部开放。

主要的经济中心就是徒河,其他城市也有贸易活动,只不过除了阜新以及襄平两地,其他的地方则是差了很多。这是因为阜新、襄平是前出所在,外面都是没有归附的汉民以及乌桓人,不想走远路,自然也就在这两地进行交易。

但是王言也有限制,因为商业流通,造成人员流动,验传这种古老有效的制度自然也被应用,小孩子都得有身份证。而且他造纸、印刷技术高,想仿制身份证那是不可能的。同时禁止商人北上,只能让北边的人过来贸易,交易还是用将军府印发的纸钞,对北方进行经济控制。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言调动了民力,给他们发工钱,搞起了建筑。不止如此,现在的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等等工程,都是一直在进行的,也开始发起了钱。

钱的锚定是粮食,辽东的粮食这几年一直在丰收,进口的粮食也堆积如山,很好的撑起了粮食的稳定。所以基建拉经济,活跃治下经济发展,也就成了必行之举。

当然王言肯定是早都想到了这里的,之所以换建筑方案,还是考虑到了老蔡的意思。这个建筑,老蔡提供了不少的思路……

文昌阁占地百亩,用料为砖石巨木。考虑到采光的问题,没有建为一体的宏大建筑,而是盖了三栋三丈三的高楼,合天地人三才。穹顶以及墙壁开窗,具是明亮的落地窗,其间雕梁画栋,华丽非常。

三栋楼中间的一片地方,则是盖了亭台楼阁,游廊水榭,又弄了许多辩经讲学的场所,装饰也是十分的高端、大气、风雅。

王言掌握的竹简,全都存放进了文昌阁收藏养护,这些都是原版书籍,全是手书,许多的竹简,因为常常为人翻阅,都磨出了包浆,还是相当珍贵的。后来翻印的书籍,基本就如两千年后的图书馆一般,用着一个个的书架,成排的放着。

就这个文昌阁的规格,以及装潢的违制,已经足够砍头了。不过王大将军虽然是辽侯,但谁也没拿他当侯爵看,都是看反贼呢,他哪在乎那许多。

文昌阁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为了室内的采光,弄了许多玻璃,即便再有通风之法,夏秋之时也是热极。当然在制冰之法的加持下,这也不算什么问题,花不了多少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总的来说,还是十分不错的。

王言要做的工作,就是每日接见一下来游学的士子,聊聊天,探探虚实,浅浅的给灌输一下他的想法之类的,正经的王大忽悠。

士子南来,须先于馆驿暂住,因为严格的执行验传制度,不是大将军治下之民,是不能到处活动的。待到大将军接见之后,才会办理身份证件,给他们安排房子等一应事物,他们才能在辽东生活。

这是王言要对过来的人都有个数,若不然也没有这么费劲。他得知道谁来了,谁是什么水平,以后考虑要任用的。

而安顿这些士子,往往他们就已经先欠下了一笔钱,有钱的自然无所谓,人家直接买地盖房子。没钱的,就得住王言提供的房子,那就得交房钱,一应生活,所耗颇多。总有支撑不住的时候,那时他们就要赚钱还债了。

初步的学生教材已经准备好,徒河已经开了八个学堂,六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都得去学习。这个是属于初步的培养班,目的只在于识字,以及初步的讲一些仁义礼智信孝悌恭谨让的道理,算是从小培养功德。

等到各种科目的教材完善,才会一点点的开始推广教育。

教材其实很简单,这主要在于统治者的目的,也就是王言的目的。他想要什么样的下一代,那就制定什么样的教材。

但是教材也很难,因为这涉及到文脉道统,现在王言开天辟地的要大兴文教,广开民智,并且还掌握着造纸、印刷之术,他这个大将军一力推行,又舍得花费钱粮,那么这事儿必然要实行。一旦实行,那么必然名留青史。

这一点,跟王言是不是一统天下没关系,因为史家是必定记录的。辽东那么多的士子,不是没有史家之人。虽没有给王大将军修起居注,但伴随着大将军的辽东史已经开始记录。

那么各个大儒就不得不考虑考虑这种事儿了,都想让自己的文字录入教材,供稚童学习,发扬自己的门派。所以现在不仅是辽东,整个大汉的文坛都躁动了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捡漏:我有黄金右手

捡漏:我有黄金右手

捡漏鉴宝,全凭经验,林凡却选择走捷径!救命钱被坑,还遭遇女朋友背叛,林凡走投无路之际,获得能鉴宝金手指。从此他步步为营,脚踩仇人,拳打奸商,混的风生水起。青铜青花,翡翠美玉,金石字画,古玩收藏,天下奇珍,尽在手中。...

禁区之狐

禁区之狐

胡莱先生,当今足坛像您这样只会进球的前锋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但尽管如此,您还是取得了耀眼的成就,请问您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在一个冬日的午后,胡莱向来自全世界的记者们展示他刚刚获得的至高荣誉,有记者向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面对记者们投来的目光,胡莱的思绪却回到了中学时的那个下午,他孤独的站在球场旁边看其他同学踢比...

飞扬年代:从采购员开始

飞扬年代:从采购员开始

姚卫民穿越到了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开局进入合作社,做了采购站的一名采购员。在这个一切按照计划运行的时代,采购员不但影响着本地经济流通命脉,同时还是人们眼中最吃香的岗位,八大员之一。作为穿越者,他随身带着一方空间。时代滚滚向前。姚卫民的人生,再次精彩起来...

迷局风云季子强叶眉

迷局风云季子强叶眉

走一步,看两部,谋三步,在步步惊心的官场,如何披荆斩棘,红颜相伴,看一个亦步亦趋的基层青年,如何一步步打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权游之龙裔降临

权游之龙裔降临

带着上古卷轴5游戏穿越到了权力的游戏世界,成为了拜拉席恩家族蓝礼的双胞胎弟弟。一步一步探索这个世界,龙魔法,冰与火之歌。...

我导演了玄武门事变

我导演了玄武门事变

武德七年。轰动大唐的太子李建成与并州杨文干密谋谋反一案,以一个李世民怎么也想不到的结局收场。太极殿上的那把龙椅似乎越来越遥远了。救贫先生,你看我此生,还能更进一步吗?李世民目中带着渴望之色,望着徐风雷。徐风雷微微一笑,伸出手掌道∶若殿下独自打拼,胜负在五五之数。若先生帮我呢?李世民一脸期待,我愿奉先生...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