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8章 万世之基的办法江山付你(第2页)

“若是将他们强行固化,后面积累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无法压制。”

“只有尊重天地变化之道,遵循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变化的至理,让他们去变。”

“今日为富商,明日为匠人。”

“今日为高官,明日为贫民。”

“今日穷且贱,明日高且贵。”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本就轮流转。”

“身为帝王,顺应这些变化,因时而变,因时而改。”

“反之,贪一时之固,压其不变,逆天而行,焉能不亡?”

朱允熞深吸了一口气,又道:“昔文彦博有言: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

“商君书中驭民五术,苏绰的具官之论,无非都是此理。”

“但在孙儿看来,天下间势力最大,最有力量的,永远是底层的百姓。”

“皇爷爷以前是布衣,却能夺得天下,就是因为依靠了千千万万的贫民百姓。”

“身为天子,应与天下间最大的势力结盟,与百姓站在一起,而不是压制他们。”

“他变由他变,他强任他强。”

“帝王不必恐惧,坦然接受即可。”

“只要适时而变,顺天应道,任他沧海桑田,天翻地覆,自适之,自应之。”

“咱们永远和百姓们在一起,与百姓共天下,百姓又怎么会造反呢?”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他们想要改变,咱们不等他们来起义,不等他们造反,就自己改变,自我革命。”

“那他们就没有推翻大明朝的理由了。”

“唯有如此,方能坐看风云起落,高卧钓鱼之台,方能有万世之基。”

阶层固化后,社会稳定吗?

站在短期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最稳定的。

但站在长期的角度来看,阶层不可能永远固化,一定会变。

若是不让阶层自由流动起来,让其变化的压力在流动中得到充分释放,那有一天,就会如火山爆发一般,骤然释放,摧毁一切,推翻统治。

再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这就是王朝周期律。

王朝到了后期,阶层固化会越来越严重,向上的通道基本上都被堵死。

下层彻底绝望,而后爆发。

统治者千方百计的固化阶层,实际上就是偷懒,偷一时的便利,毁掉将来长久的发展。

让阶层自由流动,而不是固化,在社会治理上当然要困难得多。

给统治造成了许多不方便。

但这样做,放长远来看,恰恰是最稳定的。

流动的阶层,会让反抗的力量消失于无形中,也就实现了真正的稳定。

当然,这需要统治者不断的因时,因地,因人制定不同的政策,不断的调整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的进行自我革命。

否则,也同样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

不断的自我革命,以适应时代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又是唯一能永保万世之基的方法。

表面上看起来,封建帝王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是全国最大的地主。

但在朱允熞看来,若真用这个去定位帝王,定位自身,那将来被农民起义,造反推翻,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只有跳出这个框架,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中,选择人口占多数的农民,选择和老百姓在一起,这样才能一直掌握政权。

虽然这意味着,在朝堂上,皇帝都会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失去支持的力量。

但挟帝王之威,再加下层千千万万的百姓,未必不能成功。

帝王,要超然物外,不受自身的阶层所限,从阶层中跳出来。

帝王,要做不同阶层矛盾的调解者,与大多数人的利益保持一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帝王,要做跳出阶层的裁判者,而不是阶层运动的参与者。

唯有做裁判,才永远不会输。

只要参与进去,阶层变化,今日东风压西风,明日西风盖东风,如何能长久?

这,也许很难。

热门小说推荐
飞扬年代:从采购员开始

飞扬年代:从采购员开始

姚卫民穿越到了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开局进入合作社,做了采购站的一名采购员。在这个一切按照计划运行的时代,采购员不但影响着本地经济流通命脉,同时还是人们眼中最吃香的岗位,八大员之一。作为穿越者,他随身带着一方空间。时代滚滚向前。姚卫民的人生,再次精彩起来...

数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

瑞根晚明红楼半架空历史官场养成文,绝对够味!大周永隆二年。盛世隐忧。四王八公鲜花着锦,文臣武将烈火烹油。内有南北文武党争不休,外有九边海疆虏寇虎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关键在于你身处其中时,该如何把握。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且看我如何定风流,挽天倾!历史官场养成文,兄弟们请多支持。瑞根铁杆书友群...

破茧

破茧

先校园后都市破镜重圆1夏鸢蝶走出大山那年,刚满17岁。她提着破旧的行李箱,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扎着土丑土丑的双蝎尾辫,迈进了资助人那个像公主城堡一样的家里。富贵迷人眼。但夏鸢蝶不看。她只想考个...

天命红人陆渐红安然

天命红人陆渐红安然

官场失意,情场便得意,逛街都能捡着大美女,岂料此美女竟...

官婿升途

官婿升途

父亲惨死,林易放弃挚爱的初恋入赘陈家,他发誓一定要爬到权力的巅峰,调查出当年的真相!...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