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怎么说?”
“还记得你从前跟我提过的津渡鬼母?”董锐道,“它能令人类女子感孕,诞下鬼胎,多数都是奇形怪状,但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很像人类。”
津渡鬼母,这个名字真是好久没听见了。贺灵川立刻想起盘龙城郊的血肉堡垒。
当时津渡鬼母产下了极其稀有的鬼崽,虐食者。这家伙溜进城郊矿坑,想要吃人发育,结果被贺灵川小队和红将军所杀。
贺灵川小队和虐食者交过手,这东西还在幼崽阶段就可以变出人形,战斗能力很强。
“这种鬼崽在身体和大脑的结构上,与人类只有微小差别,能力和寿命却远远高过人类。”
贺灵川若有所思:“这不就是完美的人形妖傀?天神还用得着让曹闻道搞研究?”
“问题在于,津渡鬼母产下这种后代的可能性,极小极小。并且津渡鬼母不是高产的神明,它孕一回鬼胎可能就要花去几十年时间。即使一次产出九个鬼崽,要生下近乎人形的后代,遥遥无期。”
“但曹闻道的手志中既有这一条记载,就说明神明成功过,只是几率不可控制。”贺灵川想起了魔巢,那里头原本也生活着一头虐食者,是活生生的津渡鬼崽。
实验始终不稳定、成功率始终看老天脸色的后果是什么?
是不能量产。
时间一长,只能视同失败。
“天神有点着急,甚至逼迫津渡鬼母这样的从神去做实验。”贺灵川抚着下巴,“有意思。”
一坛杏子酒只剩个底儿了,董锐喝得太猛,连打两个酒嗝。
他正想去睡个觉,休养元气,但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从怀里掏出个纸包递给贺灵川:“这是丁作栋从仰善群岛发来琚城的急件。我来找你,顺便就带过来了。”
急件?贺灵川接过,顺手打开。
里面是一封信,六七本古籍。
信是丁作栋写的,大意说这本书是按照贺灵川的要求,从百列鹿家的书库里摸出来的。
以仰善今日之物力财力,百列早被渗透成筛子,百列平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仰善商会的供应,甚至有大量百列人在仰善的产业里头工作赚钱。
鹿家不是看不到弊端,而是没法子阻止纠正。
桌上这些古籍,就是在鹿家管理藏书库的老汪头私底下拿给仰善的。
老汪头的孙子准备求娶心爱的姑娘,但聘礼凑来凑去不够,老汪头就把鹿家书库里的老书偷给仰善,换来一大笔丰厚报酬。
反正这些旧书的作用也只是压箱底,都多少年没人看过了?
老汪头自己倒是个爱看书的,才能挑出丁作栋想要的。
而丁作栋的要求也只有一个:
收集与天神、仙人相关的古籍,内容越详实越好,少些捕风捉影、博人眼球。
董锐先前并没有偷看,瞧这几本古籍破破烂烂,最顶上那一本,封皮都烂了一半,于是凑过来瞥了两眼:
“《大丰侧考》?这是什么,卷子?”
贺灵川小心翻动这几本书,唯恐多吹口气就让书页变成碎屑:“都做了防腐处理,书页还这么脆。鹿家的书库打理得真差!”
“我有一些谜团,只能从历史当中去找答案。百列鹿家是从上古末期就延续至今的古老仙裔,历世近三千年,他们历代收集整理的资料,哪怕只是人物、族谱、考志,也能反映当时的人间面貌、世情民俗。”
这些古籍都是鹿家子弟从来不看的东西,贺灵川却把它们弄了出来。
他随手就翻了两本,内容一般。
直到拿起《大丰侧考》,他发现这本书只有封皮的材质是纸,而且至少换过一次封皮,因为封皮和内页的字迹不同。
他直接翻到最后,瞧见着作人是鹿烟河,而记录时间大约是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大丰时代。
“距今一千三百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一下就引起贺灵川的注意。
“鹿烟河这个名字,我仿佛还有点印象。伶光,帮我找出鹿家族谱。”
他的东西太多,有些平时用不到的,就放到伶光手里保存。
伶光脖子上的玉桃项链能储物,它一听,就在储物链里翻找起来。
趁这工夫,贺灵川也给董锐介绍:
姚卫民穿越到了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开局进入合作社,做了采购站的一名采购员。在这个一切按照计划运行的时代,采购员不但影响着本地经济流通命脉,同时还是人们眼中最吃香的岗位,八大员之一。作为穿越者,他随身带着一方空间。时代滚滚向前。姚卫民的人生,再次精彩起来...
瑞根晚明红楼半架空历史官场养成文,绝对够味!大周永隆二年。盛世隐忧。四王八公鲜花着锦,文臣武将烈火烹油。内有南北文武党争不休,外有九边海疆虏寇虎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关键在于你身处其中时,该如何把握。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且看我如何定风流,挽天倾!历史官场养成文,兄弟们请多支持。瑞根铁杆书友群...
先校园后都市破镜重圆1夏鸢蝶走出大山那年,刚满17岁。她提着破旧的行李箱,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扎着土丑土丑的双蝎尾辫,迈进了资助人那个像公主城堡一样的家里。富贵迷人眼。但夏鸢蝶不看。她只想考个...
官场失意,情场便得意,逛街都能捡着大美女,岂料此美女竟...
父亲惨死,林易放弃挚爱的初恋入赘陈家,他发誓一定要爬到权力的巅峰,调查出当年的真相!...
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