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万俟丰脸色微变:“莫不是爻王想对付您?”
“呵,不然呢?难道是赵颂自己突生歹意?难道是韩铮想进老董的窑洞偷几个标本?”
贺灵川心中一动,忽然道:“有两件事,你得立刻去办——你认得韩铮么?”
“认得。”
贺灵川遂从怀中取出法器“薜荔洞天”,交给万俟丰:“他今早去庄外巡逻,你安排人把他弄倒,悄悄带进我院子去,别让人发现了。这是第一件事。”
“是,我会让阿良去办。”
就在这时,外头有侍卫通报:
“主公,赵大人来了。”
赵颂虽然也住在涌泉山庄,但贺灵川的院落和书房都有仰善护卫守护。他想见面,必须通传。
贺灵川又从储物戒取出一份资料交给万俟丰,快速交代几句。
万俟丰一听内容就知事情重大,于是用心记下每一个字。
“听明白了?这是第二件事。”
“明白了!”
“时间紧任务重,速去办理!”
万俟丰转身而去。
贺灵川这才出声,请赵颂进来。
赵颂也不是头一回来了,对这里的景观甚至有点熟悉。贺灵川的住处在涌泉山庄中西位置,原本不是主楼,但他喜欢西边的景观,并且离山庄大门更近,所以才指定入住这里。
赵颂原本也没多想,西边的景致的确不错,夏开百花、秋有枫栎,院子里还有泉眼,一年四季都在咕嘟冒水。
但他接到爻王指派的任务之后,忍不住就想贺骁非要住到山庄西边,是不是有什么用意?
这院子面积可不小,他从前都只走中间的道儿,没踏遍每一个角落。
贺灵川的住处,每时每刻都有护卫。
比如那两排矮松靠近墙根,是不是能用它们当作掩护,挖一条通往外界的地道?
他已经派禽妖暗中转过一圈了,确实没看出异常,并且禽妖总觉得这院子里有东西盯着它。所以,赵颂想着眼见为实。
贺灵川大步迎了出来,满面笑容:“赵兄!”
他总是这么热情。
“我听说,收集灵浆的大阵已经做好?”
“做好了,也调试过了,好几位宫卫兄弟过来帮忙。”
赵颂晃了晃手里的酒瓮:“贺兄弟难得清闲,我找你吃两杯酒如何?这酒是今年春天芒洲的贡品,我偷拿了两坛子。”
“哦?好!”贺灵川请他进屋,“宫内情况如何?”
“不太妙,城内宫内都一样,有点紧张。”赵颂摇头,“大伙儿都在谈论帝流浆之夜,唉,也不知是福是祸。”
帝流浆惠泽众生,当然是好事,但它来的时机有点不巧,正是天水城焦头烂额之时。
人性癫狂+流民暴乱,爻廷也是惴惴不安。
贺灵川微笑:“过了这一关,后面都是坦途。”
为什么爻廷和天水城焦头烂额?还不是因为青阳借着帝流浆爆发之夜搞事情?
赵颂主动来找他,他也不客气,问起众多高官接连落马的始末。
两人聊得兴起,都喝了很多酒,赵颂带来的两瓮酒转眼即空,贺灵川就交代手下人去酒窖拿酒,他们接着喝。
这时赵颂站起来摸摸肚子:“我得去……”
贺灵川伸手往后方一指:“后面走十五步,左转。”
赵颂就借着找茅楼的机会,往后头一路溜跶过去。
即便是冬天,这小院也打理得不错,后院一口泉眼,人走过去就觉得热汽扑面。泉水表面,白汽蒸腾不绝,连带着周围一小圈植物也是绿油油地,不受寒冷影响。
赵颂飞快在后院走了一圈,地面都是实土,没有挖掘过的空鼓,不像有地道的样子。
阴墙长着苔藓,阳面泥灰斑驳,也没绘制阵法。
他上了个茅楼就回去了,对贺灵川道:“你这屋里太暖和,吃得我一头热汗。咱上外头亭子煮酒去啊?”
贺灵川当然不会反对:“走。”
两人把酒桌搬去户外的凉亭,拂掉石椅上的薄冰,一边煮酒一边聊天。
足足吃了一个时辰,这回轮到贺灵川摸着肚子,去五谷轮回。
他才要走到茅楼,镜子就哼了一声:“这厮到底干什么来了?试探你?他该不会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吧?”
它的主人,连白子蕲亲来试探都碰了一鼻子灰,赵颂什么水平,能从他这里套话?
姚卫民穿越到了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开局进入合作社,做了采购站的一名采购员。在这个一切按照计划运行的时代,采购员不但影响着本地经济流通命脉,同时还是人们眼中最吃香的岗位,八大员之一。作为穿越者,他随身带着一方空间。时代滚滚向前。姚卫民的人生,再次精彩起来...
瑞根晚明红楼半架空历史官场养成文,绝对够味!大周永隆二年。盛世隐忧。四王八公鲜花着锦,文臣武将烈火烹油。内有南北文武党争不休,外有九边海疆虏寇虎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关键在于你身处其中时,该如何把握。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且看我如何定风流,挽天倾!历史官场养成文,兄弟们请多支持。瑞根铁杆书友群...
先校园后都市破镜重圆1夏鸢蝶走出大山那年,刚满17岁。她提着破旧的行李箱,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扎着土丑土丑的双蝎尾辫,迈进了资助人那个像公主城堡一样的家里。富贵迷人眼。但夏鸢蝶不看。她只想考个...
官场失意,情场便得意,逛街都能捡着大美女,岂料此美女竟...
父亲惨死,林易放弃挚爱的初恋入赘陈家,他发誓一定要爬到权力的巅峰,调查出当年的真相!...
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