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零一五章大早朝(六)
“众爱卿,今日朕还有一件事需得请众爱卿议定。这是关乎我大周江山社稷的大事。朕养病期间一直在思量此事,朕相信你们也和朕一样对此事极为关注。对,正是关于立太子之事,需得今日议定。”郭冲放下茶盅后扫视全场,缓缓开口道。
全场一片寂静,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如惊涛掠过,均想:“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这才是今日大早朝,让两位皇子以及多位皇亲列于殿上的原因。”
晋王郭冕脸上的兴奋期待之色溢于言表,在他看来,今日自己搞不好便能当上太子了。相较于他的兴奋,淮王郭旭却面色淡然,平静的过分。
“朕之前说了,国本之事干系社稷稳定,干系国祚绵延,乃是朝廷大事。朕虽只登基六年,然此事终究要提上日程。朕也希望能让新立太子早些历练,将来也好接过这副重担。故而朕多日前下达了太子之议的事情。这些天朕病了,你们送来的关于此事的折子不少,但朕没有一一的去看。这是朕的失职。但是没办法,朕老了,身子不济,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好在朕又爬起来了,我看莫如就在堂上廷议此事。今日若不能议定,明日可再议,明日议不定,后日再议。总之,一直到议定为之。且朝堂上议定此事,更能直抒己见,让所有人都能发表意见。这对于国本之议是件好事。那么,谁来先说说,这件事该怎么办?”郭冲缓缓说道。
堂上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在揣摩皇上的话意。皇上的话是矛盾的,一面说太子之议是他关心的事情,一面又说臣子们的奏折他都没看,并不知众人的态度。一方面说此事要尽快议定,一面又说,今日不成明日,明日不成后日。这种态度着实让人捉摸不透。
“怎么?你们都不愿说么?看来朕得先抛砖引玉。朕膝下的两个皇子都在这里。郭冕和郭旭虽不成器,但朕认为他们二人其实还算乖巧。对朕也都很孝顺,为人处事也都没有特别出格之处。他二人不管谁将来继位,朕觉得都是可以的。当然了,郭冕是朕的长子,也是皇后所生,按照立嫡长的规矩,郭冕理当成为太子。但朕也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我大周立嗣也非全以嫡长而论。朕立太子还是以才能而论,为了大周将来的江山社稷着想。所以朕希望你们也能从这方面考虑考虑。总之,各位各抒己见,朕都不会怪罪。各自摆出理由来。”郭冲沉声说道。
堂上依旧一片寂静,没有人肯带这个头。尴尬之际,宰相吕中天出列道:“皇上,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郭冲笑道:“吕爱卿有话便说,朕说了,此刻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朕不怪罪。”
吕中天躬身道:“谢皇上。老臣认为,皇上春秋正盛,无需着急议立太子。一则,两位皇子还都显稚嫩,难当太子大任。二则,我朝正经历大变局,内行变法,外有敌窥,此时此刻,当集中精力应付变局。皇上此时议立太子,时机不宜。老臣以为,等内外平息,局面平稳之时,在议立太子也自不为迟。免的朝廷上下为此事纷扰争论,于朝局不利。”
吕中天此言一出,群臣都大张嘴巴,惊愕无比。吕中天一开口,他们都以为他是要力荐淮王。却没想到他居然是要皇上终止太子之议,这可真叫人意外。
座上很多官员都是被吕中天要求,一旦议立太子之时,便上书为淮王摇旗呐喊,奋勇鼓吹的。此刻听到吕中天这么一说,均满头雾水,不知道吕中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郭冲也很是惊讶。事实上,自从病体趋向好转之后,郭冲便有些后悔当日提出议立太子之事了。当初确实是因为形势所迫,而且身子欠佳,不得不如此。但现在,既然林觉的药物对症,自己的身体正在快速的痊愈,议立太子的事情便该再等一等了。自己只有五十六岁啊,起码还有十几二十年的光阴。此时立太子,难道自己当真要让位于太子不成?自己找个地方去养老等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况且,郭冲自己是体会过当二十年太子的感受的。那种感觉既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却又蠢蠢欲动,想要取而代之。当初有好几次,郭冲都想动手逼着父皇退位,他实在受够了等待,也受够了小心翼翼生恐走错路说错话的感觉。那感觉实在太糟糕了。以己推人,无论郭冕和郭旭为太子,他们都将经历自己所经历的煎熬,这既让他们难受,也给朝廷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郭冲也不能装作自己没有下达立太子的旨意。今日早朝,他必须要提及此事,哪怕是装模作样一番也是必须要提的。但他却也下定决心,这件事必须拖下去,拖而不决,一直到自己认为该决定的那一天。在此之前,都是空谈。然而,让他惊讶的是,吕中天居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这让郭冲有一种被洞悉内心的感觉。吕中天是故意试探自己,还是他当真这么认为?这着实有些出乎意料。
“吕爱卿,议立太子之事乃国之大事,迟早是要定下的。朕虽然目前身子康健,但朕还是想早日定下此事,也能让天下臣民安心。至于你所说的,我大周目前面临的内外大事皆很紧迫,倒也不无道理。然朕认为,这和太子之议没有太大的冲突。嗯……你们说呢?”
郭冲不得不故作姿态,他很想说一句‘既如此,太子之议暂且缓议’,但那样的话,似乎太着痕迹了些。
“皇上所言甚是,定国本,安人心,乃是历朝历代首要解决之事。国嗣确定,局面便会稳定下来。即便遭遇不测之事,也不至于乱了阵脚。皇上所言,老臣是举双手赞同的。老臣认为,这件事该定下来了。”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出列奏道。
众人都认识此人,此人是国子监祭酒,集贤殿大学士苏荃。此人是三朝元老,颇有贤名,是位大周大儒,德高望重。本已致仕,但因德望高隆,依旧掌管国子监,为大周培养德行兼备的后备人才。他出来说这一番话,代表的既是他自己,也是一大批儒者士大夫的意见。
郭冲点头道:“苏爱卿此言甚合朕意,朕也是这么想的。然则你认为两位皇子谁可为太子呢?”
苏荃颤颤巍巍的道:“皇上,在老臣看来,大皇子才情旷达,为人直爽,虽有些轻佻之议,但总体不失皇家体面,性情也很仁厚。二皇子性情沉稳,行事有章法条理,内敛而沉静,仁义而有智勇。虽然说有些不爱读书,喜好兵马骑射之事,但也不失体统。哎,倘若两位皇子能合二为一,便是文武全才,性情中和,那可真是太好了。”
众人白眼珠乱飞,心道:这老头不是瞎扯么?要你说谁更适合,你道好,和起了稀泥。合二为一?立两个太子么?
但听苏荃继续道:“……不过,老臣知道这是不可能,只能从两位皇子当真选一位立太子的话,老臣认为……自然是立大皇子。不是说二皇子不适合,而是大皇子为嫡长子,我朝尊儒重道,讲究伦常之序。大皇子既是皇上长子,又是皇后娘娘所生,品德才能也能胜任,故立嫡长,符合伦常之理,遵伦常之序也。”
苏荃扶须摇头晃脑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作为大周大儒,他的这番话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大周尊儒,自然最看重纲常伦理之序,苏荃本人师从前朝大儒程运之,程运之曾著述理学数本,深掘儒家之学,形成理学一派,影响广远。其所言纲常伦理,渐次深入人心,已有被采纳为正统理学的趋势。作为程运之的弟子,苏荃提出立大皇子为太子的理由其实并不让人意外。他站出来的那一刻,很多人便知道他要推荐谁了。
“苏大人所言甚是,我朝历来遵儒重道,立国以来,传位立嗣也遵循立嫡长为先,次之为贤。此乃根本之序,若立嗣之事不循长幼嫡庶之序,则会乱了天下。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苏荃开了头,顿时一群官员出来说话,侃侃而谈,附和其议。
郭冕兴奋的双目放光,虽竭力克制,却难掩欣喜之态。两只手握在一起搓来搓去。郭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愤怒,态度平静的有些出奇。似乎根本事不关己一般。
郭冲眉头微蹙,点头道:“嗯,诸位爱卿说的朕明白了。然则,有无其他人有不同之议?”
吴春来要出来说话,却被吕中天拉住了衣角。吴春来甚是纳闷,看向吕中天时,发现吕中天一脸漠然。吴春来不知其意,只得暂且按捺住。
想知道我变强的秘诀?我告诉你艺术源于爆炸,甩锅才能变强!这是一个靠着甩锅加点走上忍界巅峰的故事。...
姚卫民穿越到了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开局进入合作社,做了采购站的一名采购员。在这个一切按照计划运行的时代,采购员不但影响着本地经济流通命脉,同时还是人们眼中最吃香的岗位,八大员之一。作为穿越者,他随身带着一方空间。时代滚滚向前。姚卫民的人生,再次精彩起来...
带着上古卷轴5游戏穿越到了权力的游戏世界,成为了拜拉席恩家族蓝礼的双胞胎弟弟。一步一步探索这个世界,龙魔法,冰与火之歌。...
2002年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上海获得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第二件事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第三件事是陆海川失恋了。陆海川经过调岗,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小镇。...
上辈子,世人都说苏菱命好,姝色无双,又出身高门,父亲是镇国大将军,兄长是大理寺少卿。十七岁嫁给晋王为妃,两年后又顺理成章做了大周皇后。论其尊贵,真是无人能及。然,延熙元年,镇国公临阵脱逃,苏家被指认通敌叛国。苏菱诞下一子后,死于后宫。待她再睁开眼时,却成了五品太史令之女—秦婈。一朝梦醒,她虽不会再惦记那个薄情的男人,却不得不为了她曾生下的孩子,再入宫一次。选秀当日,帝王靠在龙椅上垂眸不语,十分不耐地揉了下眉心。便是留牌子都未曾抬眼。直到秦婈走进去,顶着与苏后一模一样的脸,唤了一句陛下万福金安。大殿之上,帝王蓦然抬头,幽遂的双眸在对视间失神,茶盏碎了一地。失魂落魄呢喃喊了一声阿菱。小剧场秦婈再入宫,我发现当年坑过我的人都长了皱纹,包括那个狗皇帝。萧聿(yu)演我?利用我?然后不爱我?母爱小剧场她以为,人死如灯灭,过去的事,便永远过去了。可没想到。小皇子会偷偷跑到她的寝殿,拉着她的小手指问你是我母后吗?她是他的白月光,也是他的心头好。回宫的诱惑ps非典型重生,时间线是持续前进的。女主嫁了男主两次,男主的白月光是她本人。女主演技第一,后宫最美。文案成产于2018年年初。阅读指南(一定要看)1理论上灵魂是sc,但女主两具身子,怕杠,直接算非sc了,洁党看一下。2本文以感情线为主,男女主有金手指。3全架空,历史乱炖。4不坑不水,结局美,番外足。内容标签破镜重圆天作之合穿越时空甜文搜索关键字主角秦婈,萧聿。┃配角秦绥之,苏淮安。┃其它友推天降妹妹三岁半万莉塔一句话简介后宫生存,演技第一。立意善恶终有报,愿为真相,披荆斩棘。...
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