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35章 打个赌 下(第1页)

“当真?”孙承宗的手,死死地按在桌案上,手背上的青筋根根乱蹦,说话的声音,却带着明显嘶哑。

如果在辽东,哪个将领敢再他面前说一战留下六成敌军,斩杀其首领,他即便不立刻命令左右将此人乱棍打出去,也会认定了此人是个吹牛大王,从此再也不会给于此人任何信任。

而此时此刻,直觉却告诉他,韩庆之不是在吹牛。韩庆之的确有这种实力,否则,也不可能凭着一艘战舰,就逼得倭寇们不得不花钱买路!

“督师如果不信,韩某可立军令状!”韩庆之终于听出,孙承宗的声音不太对劲儿。从水文图上收回目光,将面孔缓缓转向了此人,坦然地回应。

“好!”孙承宗激动地抚掌,抬手去抓印信,然而,却抓了一个空。这才意识到,自己早已经不是大明辽东督师,即便是,也没资格接受福建水师游击的军令状。

“稚公,不如跟慕云打个赌。此战,他如果能够留下六成以上倭寇,你就收他做关门弟子!”朱大典在旁边见状,赶紧出言给孙承宗解围。“郑一官将其子送到了牧斋门下,在福建那边被视作美谈。慕云文武双全,只是矢志报国,没办法一心二用,把文科和武科都考了。您老收他做关门弟子,也算让他从此有了根脚!”

这话说的,可是太有水平了。既转移了双方的注意力,又将双方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一大步。

大明朝再重文轻武,韩庆之如果做了孙承宗的关门弟子,有哪个文官还敢轻慢于他?而孙承宗在东林党内外的门生弟子们,又怎么好意思把韩庆之再当路人?

韩庆之不是路人,还有恩于沿江百姓,而韩庆之又是朱一冯的铁杆嫡系,东林诸君子,当然也应该对朱一冯高看一眼。

“延之,你这性子,也太急了一些,仗还没开始打呢!”孙承宗不敢确定韩庆之刚才的话,是不是吹牛。却有绝对把握确定,朱大典把韩庆之硬塞给自己当关门弟子,是为了朱一冯今后入阁铺路。扭头看了对方一眼,笑着提醒。

“不用打,我相信慕云赢定了。”朱大典明知道孙承宗话里有话,却故意装作没听出来,拱起手,笑着回应,“稚公莫非不敢赌?可惜了,朱某原本还想在慕云这边押上一注!”

“不用使激将法,先说说,如果慕云和你输了,又如何?”孙承宗笑了笑,轻声反问。“别拿项上人头来说事,老夫知道慕云是个将才,担负不起那个害贤之名!”

“如果慕云做不到,就让他拜在你的弟子门下,读书三年。”朱大典不止一次看过韩庆之在如何杀贼,对他信心十足,立刻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赌注,“而老夫,辞官不做,去给稚公做西席!”(注:西席,即师爷。)

“老夫可请不起二甲进士做西席!”见朱大典如此有把握,孙承宗对即将爆发的战事,顿时也有了几分期待,笑着轻轻摇头。“而眼下鞑虏肆虐辽东,慕云去闭门读书,与国无益。”

“那稚公不如说一个条件,无论高低,反正我们不可能输。”朱大典只怕孙承宗咬定牙关不上赌桌,才不在乎赌注大小,高高地仰起头,笑着提议。

见过嚣张的,没见过嚣张到如此地步的。孙承宗饶是涵养再好,也被激起了几分赌性。右手握成拳头在自家左手掌心处狠狠砸了一下,果断回应,“好,那老夫就不客气了。如果慕云做不到留下六成倭寇,定海号就输给老夫,连同船上的所有设施和火炮!至于你朱延之,拿出三年俸禄给老夫买酒。”

“一言为定!”朱大典想都不想,就伸出了右手,示意孙承宗跟自己击掌立约。

“且慢,慕云,你意下如何?”孙承宗却不急着跟他击掌,快速将头转向韩庆之,询问后者意见。

“末将单凭朱布政做主!”既然孙承宗不能接军令状,换成打赌,韩庆之感觉也不错。然而,眼角的余光看到围在水文图旁的卢象升、袁枢、黄道周和杨文璁,他又迅速补充,“只是……”

“只是如何,莫非慕云要退缩不成?”孙承宗心中顿觉失望,皱着眉头打断。

“督师误会了,末将巴不得拜在您的门下。只是先前朱布政说,消灭了六成倭寇,就算末将这边赢了。而若是末将如果能够达到更高目标,比如消灭了更多的倭寇,让倭寇从此轻易不敢逆长江而上。却不知道督师可否帮忙,让建斗兄,伯应、龙友和幼玄兄,早些跟末将一起去辽东杀贼?”

“苦兀岛之事,老夫既然答应过你,就一定会全力去做,你不必再接着打赌敲砖钉脚。”一边上上下下地打量了韩庆之,孙承宗一边正色回应,“至于你想将建斗他们几个,与你绑在一起,老夫不知道其中缘由,却相信你对他们几个,绝无恶意。”

谁说孙承宗徒有其名来着?光凭此人这份眼光,在大明,恐怕就找不出第二个来。只是听了韩庆之几句话,就能将他的想法猜个七七八八。

当即,韩庆之心里头就一阵阵发虚,唯恐对方已经从自己的言谈举止中看出来,自己对老朱家,其实半点儿忠心都欠奉。只是“驱逐鞑虏,恢复华夏”这一任务的次序优先,把皇帝拉下宝座的次序稍微靠后而已。

“建斗已经是知府,不可能再去你帐下做事。其他三人,能跟你一道杀贼,老夫认为是他们的幸运,而他们自己,肯定也求之不得。”孙承宗哪里想得到,韩庆之早已把推翻朝廷,列为了人生目标之一,稍作斟酌,继续补充,“不过,既然你要赌,老夫不能不应。这样,老夫做主,如果你接下来,真的能将倭寇留下八成以上,他们四个今后见了你,就以师礼事之,跟你学习如何用兵。而老夫,就厚着脸皮,跟你义结金兰!”

“不可!万万不可!”话音落下,韩庆之和朱大典,同时出言否决。

韩庆之是因为对历史上的卢象升心怀敬佩,不敢做此人的长辈。而朱大典,却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先前他苦心积虑安排韩庆之拜在孙承宗门下,无论做弟子,还是做徒孙,对韩庆之本人,对朱一冯,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甚至可以避免郑一官攀上了钱谦益这棵大树之后,在此人的支持下,爬到韩庆之头顶上。

而如果韩庆之真的跟孙承宗拜了靶子,带来的就不止是好处,还有无穷无尽的麻烦。首先,东林诸君子,肯定会认为韩庆之这个武夫不知进退。

其次,自己和朱一冯,都把韩庆之视作晚辈。孙承宗跑去跟韩庆之拜把子,跟自己,跟朱一冯之间,这辈分该怎么算?

再次,韩庆之跟郑一官,也是兄弟相称。跟锦衣卫的陈永华,跟俞咨皋的侄儿俞庆……

刹那间,无数不利后果,都从朱大典心中闪过,令他将手摆得如同风车。然而,孙承宗却忽然犯起了孩子脾气,竖起眼睛,低声喝问,“怎么,是老夫不配跟慕云称兄道弟?还是慕云刚才给沿江各地带来十年安宁的话,纯属哄骗老夫?”

“这,这,稚公,慕云毕竟年青,你把他摆得那么高,恐怕他承受不起啊!”朱大典脸上见汗,拱手讨饶。

“你呢,慕云,你还跟老夫赌不赌?”孙承宗却不理他,径直将眼睛看向韩庆之,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慕云,慕云……”朱大典大急,连连给韩庆之使眼神儿。

然而,这一次,向来对他言听计从的韩庆之,却对他的暗示视而不见。笑着竖起自己的右手,伸到孙承宗面前,“愿与督师击掌为誓!”

“啪,啪,啪!”孙承宗仿佛担心韩庆之反悔一般,毫不犹豫地就来了个三连击。

俗话说,知徒莫如师。作为卢象升的恩师,他深知自己这个弟子文武双全,一身正气。然而,在大明,文武双全和一身正气的人,却未必能落到什么好下场。

必须懂得和光同尘,懂得借势自保,懂得以牙还牙,才能适应这个官场,一步步登上高位。才有机会将自己的一身本事尽数施展出来,才有机会重整大明山河。

否则,就是众矢之的,幸运的话,落到自己这种主动请辞的下场。万一不幸,就可能死得不明不白。

卢象升已经定型,即便自己这个做老师的,天天叮嘱他,他都不可能改得过来。而韩庆之身上的霸气、圆滑和狠辣,刚好可以弥补卢象升的不足。

所以,无论韩庆之做卢象升的师弟,还是卢象升的师父,后者都不会吃亏。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得到韩庆之的鼎力相助,帮他挡住所有明枪暗箭,让所有打算加害他的人,都掂量掂量这样做的后果。

孙承宗他老人家,是苦心孤诣,为自己的弟子做打算。却没想到,这一举动,对大明,对整个世界,起到了怎样了作用?

直到有一天,紫禁城内传出一声委屈的叫喊,“师叔——”

热门小说推荐
官婿升途

官婿升途

父亲惨死,林易放弃挚爱的初恋入赘陈家,他发誓一定要爬到权力的巅峰,调查出当年的真相!...

从吞噬开始万倍增幅

从吞噬开始万倍增幅

关于从吞噬开始万倍增幅穿越吞噬星空成为杨武,激发万倍增幅系统。你观摩了基因原能修炼法‘五心向天法’,是否进行万倍增幅?万倍增幅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基因原能修炼法‘五心向源法’!你切割下一只猪耳,是否进行万倍增幅?你观摩了秘籍九重雷刀,是否进行万倍增幅?你得到一颗木伢晶,是否进行万倍增幅?得到万倍增幅系统的杨武,无敌了!诸天万界九鼎记,盘龙,莽荒纪,雪鹰领主都是番茄大大的书。...

炮灰觉醒,老六们偷听我心声

炮灰觉醒,老六们偷听我心声

穿书爆笑沙雕老六们不说自己有读心术团宠没素质前期疯癫文学he殷娇穿书十年,终于在某一天,觉醒了她穿到一本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里,男女主之间的故事一千多章,全员没嘴是狗听了都摇头的程度好消息女主是她姐,结局he坏消息她家被抄了,全死光光了从此,殷娇为了改变书里的结局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片段一失踪多年的女主长姐回家,殷娇带领一众人给足了自己姐姐排面我为我姐举大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炮灰觉醒,老六们偷听我心声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极品花都医仙

极品花都医仙

关于极品花都医仙神秘少年闯花都,左手金针度世,右手长剑破敌,念头通达无拘束,赚钱泡妞两不误。敌人,斩杀!女神,推到!众多极品女神纷至沓来,芳心暗许。冷艳总裁泼辣警花美艳教师娇俏校花千金小姐妩媚护士陈飞宇我要开疆拓土,打下一个大大的后宫!...

隐士是如何练成的

隐士是如何练成的

关于隐士是如何练成的魂穿平行时空的八十年代,意外成为一名隐居深山的少年修士!为探寻修行之玄妙,混迹世俗历练红尘,以见证者的眼光,亲历者的心态,普通人的身份,一步步践行着‘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最后成为逍遥人间的真隐士!...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关于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形成相持,下诏勤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铮铮士子,共赴国难。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生员十万兵!...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