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05章 簪花宴(第1页)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韩琦任扬州太守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岔,每盆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

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

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王安石两个人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

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他在赴约前突然暴泄,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

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四朵金缠腰,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

说来也奇,此后的三十年中,参加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

这段出自《梦溪笔谈》中的故事,其实就是今天簪花宴的由来。

簪花就是在发髻或者冠帽上插花的一种习俗,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唐宋时最为流行。

男子簪花的风俗据传是始于古时候重阳节的茱萸会。

晋人周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曰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到了唐朝,一些史书上就开始有皇帝为大臣赐予簪花的记录,而这样的礼仪,到了宋朝逐渐完备。

唐代南卓《羯鼓录》中有一段,写的是宁王李琎随明皇游幸,明皇摘下一朵木槿花,放在他的绢帽上,他使用羯鼓打奏《舞山香》,帽上之花竟然没有坠落。

宋代杨万里《庆寿口号》:“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芍药牡丹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但时移世易,到了大魏朝,男子簪花已经不再流行,反而跟后世的审美有些接近了,世人觉得,男子簪花颇为【妖治】。

除了簪花宴和婚嫁之俗,男子已经没了头顶插花的习惯。

但徐鹤作为这次簪花宴的真正主角,头顶插花已然成为必然。

杨寅秋用一副死了老娘的表情,不情不愿地接过彭汝玉特意从扬州带来的金带围。

只见他在众人注视之下,拿来一个剪刀,将那红花黄蕊的芍药剪了下来,接着又完全不跟徐鹤有任何眼神交流地将金带围插在徐鹤的头上。

徐鹤明显感觉到这位大宗师的心不甘情不愿,但任他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此公既然看自己如此不爽,为什么又要给自己案首这个位置呢?

戴上了花,杨寅秋又叫来另外四人,包括徐鹤在内的五人是这科院试地【五经魁】。

大魏科举分五经取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者谓之经魁,故称【五经魁】。

五经魁一般是乡试前五,但这次院试杨寅秋也算是高标准、严要求,分别在五经中挑出文章做得好的人,列出了院试第一到第五名。

五人在瞻园着名的扇亭中站好,杨寅秋从一旁吏员捧着的托盘里分别拿出五套澜衫递给五人。

五人接过后下去换好,等他们再次站在扇亭中时,簪花宴才算正式开始了。

储渊等生员看着徐鹤等五人穿着澜衫走进静妙堂时,眼中不由露出羡慕之色。

虽然他们一会儿也能领到代表生员身份的澜衫,但哪有大宗师亲自颁发来得荣耀。

储渊用胳膊顶了顶徐鹤,小声道:“徐案首,这澜衫穿上什么感觉?”

徐鹤微微一笑“嫦娥翦就绿云衣,折得蟾宫第一枝。宫花斜插帽檐低,一举成名天下知。”

为人方正的储渊在听到徐鹤这么骚包的一首诗后难得笑骂道:“好你个小鹤,这尾巴翘上天了!”

谈笑间,徐鹤这个小三元的获得者自然全场的焦点。

热门小说推荐
权游之龙裔降临

权游之龙裔降临

带着上古卷轴5游戏穿越到了权力的游戏世界,成为了拜拉席恩家族蓝礼的双胞胎弟弟。一步一步探索这个世界,龙魔法,冰与火之歌。...

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

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

开局穿越到鬼怪横行的世界?...

电影世界交换师

电影世界交换师

怎么样才能阻止爆炸呢?当李诗情不知如何做的时候,遇到了林枫。我可以帮你,但你拿什么来换?第一次当交换师的林风还没有多少经验,所以他直接错误的来到了赵公子的面前。来都来了,打一顿再走吧。林枫抄起了啤酒瓶淡淡的说道你特么也配姓赵?...

天命红人陆渐红安然

天命红人陆渐红安然

官场失意,情场便得意,逛街都能捡着大美女,岂料此美女竟...

炮灰觉醒,一群老六偷听我心声

炮灰觉醒,一群老六偷听我心声

穿书爆笑沙雕老六们不说自己有读心术团宠没素质前期疯癫文学he殷娇穿书十年,终于在某一天,觉醒了她穿到一本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里,男女主之间的故事一千多章,全员没嘴是狗听了都摇头的程度好消息女主是她姐,结局he坏消息她家被抄了,全死光光了从此,殷娇为了改变书里的结局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片段一失踪多年的女主长姐回家,殷娇带领一众人给足了自己姐姐排面我为我姐举大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炮灰觉醒,一群老六偷听我心声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