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太学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
汉代之前,学问这个东西都是各家私货,鲜有人公然传授,所以当时广收门徒的孔圣人才如此受人尊敬。但就算如此,孔圣人有一说是只收了七十二个人,有记载曰“有冠者五六,童子六七”加起来就刚好七十二,但据考究孔子一生收的弟子应该是2000-3000人左右,只不过出名的并不是很多,就是那几个。
在历史上,儒家在教育这一块的贡献确实比起其百家来说,更为领先一步,“有教无类”这种平等的思想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不亚于是天降福音。
在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虽然董仲舒建议创办的太学夹杂的都是自己的私货,并没有后世大学那样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但是对于公元前的古人来说,有一个地方能够学习到知识,就已经是万幸了。
那时候绝大多数的知识都被各大世家珍藏,轻易不示于人,更别说传授给不是自己家族的人员了,因此太学的设立不亚于在学术界上刮起一道飓风,进一步确立了儒家的地位。
《礼记·王制》记载:“王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这里的“辟雍”,就是国立大学的雏形,诸侯国国都设立的“泮宫”,就是模仿太学所设立的地方大学。
经过汉代历代皇帝不断的加码,太学从汉武帝一开始的小规模50人学生,到了汉昭帝时就达到了100人,汉宣帝时增长为200人,汉元帝时突破了1000人,汉成帝时3000人,王莽时更是暴增至人,到了东汉质帝时已经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
名学生什么概念?跟后世一所大学的学生数量基本上没什么差别了。
这么多的学生自然衣食住行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链,在东汉,光太学学生的寄宿的宿舍就有“凡所结构达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就更不用说其他的了。
学生聚集在一起,都是热血青年,难免就会为了一下国家政策有点小意见啊,小见解啊,都会觉得若是有朝一日我当上了某某方面的官员,定会怎样怎样……
平常说说也是无妨,但是奈何不了有心人的鼓动,太学学生曾经几次参与国家政治,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王咸曾聚集太学生千余,以图解救执法不阿的司隶校尉鲍宣。东汉晚期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的气焰嚣张,也是聚集了一批太学生响应,所以这些太学生也成为宦官打击的对象,不少与党人有牵连的人遭到禁锢。记载中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达一千余人,太学甚至一度被关停。
汉灵帝后期为党锢之祸的人员平反,当然也就重新开放太学,开始招生。
按道理来说斐潜已经是郎官了,就不用再走太学的这条路,但是奈何蔡邕是太学重要的博士,光蔡邕一个人讲的课就有《诗》、《书》、《春秋》、《尔雅》还有专门的开设的琴乐课,而且这些课也不是学生想上那节课就可以上那节课的,要看蔡邕心情,每个月就只有两天来上课,具体上课的内容由蔡邕自己决定,只不过提前个几天告诉太学管事公布一下而已。
所以每次太学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邀请蔡邕作为博士代表,参加太学生的新生入学仪式
。蔡邕此次叫斐潜一并在太学新生入学的时候补上拜师之礼,一方面是因为拜师之礼最隆重的莫过于太学的入学拜师礼;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表示对斐潜的重视。
因此斐潜早早的准备好了拜师所需要的束修之礼,站在今年秋课的太学生之后,等待蔡邕的召唤。
不过蔡邕的私人收徒自然不可能在公事之前,先举行的是太学秋课的群体学生拜师礼。
今天新进的秋课学生都身穿青衿,就是青色交领的深衣,头戴学子冠,形成一个方阵,站得整整齐齐。
而在学子方阵之后,斐潜一个人身穿长冠服,外面就是绀上皂下的袛服,里面是青上缥下的蚕服,头戴长冠,在这一群学子对比下,简直就是鹤立鸡群格格不入。
斐潜自己觉得众人的目光老是动不动就在他身上瞄来瞄去,心里颇有些不自在,但是毕竟在后世职场里面修炼多时,虽然心里有点别扭,但是脸上你绝对看不出来,标准的不露齿的微笑挂着,站得稳稳的,一动不动。
斐潜自己觉得别扭,却不知别人多是眼里都快喷出小星星了——蔡邕新收弟子哦,啧啧啧……还是新进郎官哦,啧啧啧……人长的还那么帅,嗯嗯嗯……听说还没婚娶,哦哦哦……
和在人群中忍受目光的斐潜不同,蔡邕看见一旁的刘洪就有些郁闷——我是叫你来观礼,结果你到好,穿了一身跟我一样的博士服来,到底你想闹哪样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实刘洪也是太学特请的《算经》课的老师,自然也是有一套博士服的,只不过刘洪没告诉过蔡邕,而蔡邕也没问过太学的管事而已……
趁着太学学生拜师礼乐响起,蔡邕偷偷低声问刘洪:“你想干啥?”
刘洪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我看子渊带来的束修不错,分我一半如何?”
蔡邕一瞪眼,原来你是要来跟我抢弟子来了,哼了一声:“断断不可!”
刘洪也不计较蔡邕态度,毕竟是自己要抢人家弟子,换成若是别人要来抢自己的弟子,估计自己的态度比蔡邕还要恶劣。
不过刘洪早有准备,微微凑近了说道:“我之前在会稽郡的时候偶然得到了一卷黄帝《道原经》,如果你,嗯嗯……”
蔡邕一惊:“《道原经》?你是说黄帝四经之一的《道原经》?不是已经失传了么?”
“我看过了,是《道原经》无疑,估计世间仅此一本啦……”
蔡邕琢磨半天,很是不舍的咬着牙回答:“也是不可,区区一本书而已,我家里藏书万卷,不差那一卷。”嘴上虽然这样说,但是脸上抽动的肉告诉刘洪,其实蔡邕还是很舍不得的。
“咳咳,再加一把‘绿绮’如何?你若再不肯,我就只好拿回去做我刘家的传家之宝了……”
“司马相如的‘绿绮’?你莫要诳我?”蔡邕瞪着刘洪说道。
“一卷绝代之书加一把绝世之琴,就只是换你半个弟子,痛快点,就一句话!那可是《道原经》呐,‘绿绮琴’呐……”
蔡邕闭眼咬牙半响,最终弱弱的低声道:“你只能拿一半,不能再多了……”
一觉醒来。洛青舟成了大炎帝国成国府洛家的一个小小庶子。为帮洛家二公子悔婚,洛青舟被迫入赘,娶了一个据说不会说话不会笑的傻子新娘。直到拜完天地,洞房花烛夜后,他才突然发现我家娘子,不对劲!岂止娘子不对劲,就连娘子身边的两个小侍女和秦府其他人,都不对劲!大侍女甜美娇俏爱撩人,声如百灵鸟小侍女冷若冰雪杀气重,出剑...
(本书又名90后青春物语)林一身上曾有过许多标签少年做题家九八五废物前大厂码农。一桩意外,让他沿着时光之河逆流而上,穿越十二年光阴。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让所有遗憾通通不再发生!财富权势名声那些不过是我拥有过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一段少年事,一曲凡人歌。(第一卷少年自有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已完结...
从前我以为,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男人不会出轨,那个男人一定是我老公。直到那一天,我撞见他与另一个女人缠绵,面对重重背叛,我最终走上了复仇之路...
雷高岭之花为爱下神坛的狗血虐文又名寸骨殇高岭之花深情攻身世凄惨坚韧受所有人都想不通池律为什么会喜欢上唐松灵,包括唐松灵自己。毕竟高岭之花和乡间野草放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协调。因此,当得知池律被甩时,所有人都觉得唐松灵是不是疯了,给脸不要。七年之后,再次相逢。池律还是人人仰望的矜贵公子。唐松灵还是和之前一样的落魄潦倒。池律用指尖挑了挑他沾了泥的黄色马甲,促狭道这就是你说的回归正常生活?他看着在唐松灵怀里撒娇叫爸爸的小孩,只觉得这么多年的撕心裂肺,夜不能寐,都是一场笑话。然而就在他真正准备放下执念时,一句无心之语,真相初显端倪,他穷追不舍,抽丝剥茧,痛不欲生。七年之前,我去奔赴与你的约定,也许是上天注定,这条路永远都走不到头。救命之恩,不得不报,亡人之子,终生相托,这其中苦涩,说不清,道不尽。你我之间,隔了多少阴谋算计,多年之后见你的么每一眼,都是上天的恩赐一寸伤骨,一幕夜色,都成了池律心底愈合不了的疤痕。预收CP1424379高冷攻VS美人受一句话简介美人报错仇的酸爽故事~...
我既没有重生,也没有系统,只有满世界的敌人。真正的重生者还说我以后会成为颠覆大乾叱咤星河的乱世奸雄。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干掉真的重生者,我就是真的。至于系统,反正外人也看不见,我说有就一定有,谁能证伪?撒一个弥天大谎,让世界为之起舞!全世界的人都认真听我讲,我,青帝,重生了!我言即未来,我行即正义。作为一个拥有系统...
魂穿平行时空的八十年代,意外成为一名隐居深山的少年修士!为探寻修行之玄妙,混迹世俗历练红尘,以见证者的眼光,亲历者的心态,普通人的身份,一步步践行着‘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最后成为逍遥人间的真隐士!...